首 页 关于我们 资讯中心 通知公告 担保研究院 投诉建议风险 会员中心 考试认证 企业曝光台 联系方式
  [会员登陆]
站内搜索
  相关栏目
政策法规
行业新闻
领导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详细信息

关于印发《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

法》和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在京融资性担保机构:
   
为加强对在京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将《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的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在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本办法所称再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所承担担保责任提供担保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本办法所称市监管部门是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本办法所称区(县)监管部门是指各区(县)人民政府指定的管理部门。
   
第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遵守合同的约定。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再担保公司共同构成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体系的主体。融资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七条 建立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在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研究制订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市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组成,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为牵头单位。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担任,成员为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担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主动研究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工作,重大事项须报请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在北京市辖区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区(县)监管部门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申请的受理,并在受理后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市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完成工商登记后30日内,应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向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市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办法遵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定的相关办法执行。
   
第十条 在京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在京设立再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8亿元。
   
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已在其他省市注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北京市辖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拟设立的分支机构拨付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并满足本市的相关监管要求。
   
在京融资性担保公司拨付给北京市辖区以外的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的总和,不得超过公司资本金总额的60%。剩余资本金应满足本市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向所在区(县)监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地、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五)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六)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七)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八)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九)符合监管部门规范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申请人出具的遵守本办法的承诺书。
   
(十一)市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区(县)监管部门负责申请的受理工作。受理后将全套申请材料报送至市监管部门。
   
市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的全套材料后20日内,完成对拟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查,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市监管部门批准后,颁发经营许可证。
   
市监管部门依法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审的,所需时间不在本期限约束内,监管部门应将具体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市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市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申请由区(县)监管部门负责受理,并将全套材料报市监管部门审查;再担保公司变更申请由市监管部门负责受理。
   
市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全套变更申请材料后20日内,完成对拟变更融资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的审查,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凭市监管部门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在京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其他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公司经营正常,符合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二)公司近两年内未发生担保诈骗、重大担保代偿损失或投资损失。
   
(三)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两年内未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
   
(四)公司已设立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以及首席风险官和首席合规官。
   
(五)市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在京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其他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向所在区(县)监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区(县)监管部门受理后将全套申请材料报送市监管部门。
   
市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全套申请材料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在其他省(区、市)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京设立分支机构的,除提交第十一条中所规定的材料外,须同时提交当地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向所在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申请材料并经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凭批准文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第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由市监管部门撤销其经营许可证。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经营许可证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或融资性担保在保业务处置组,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区(县)和市监管部门在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指导下督促其清算或处置过程。
   
融资性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应当依法实施破产。
   
融资性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三章业务范围
 

第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市监管部门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 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市、区(县)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市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 诉讼保全担保。
   
(二) 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 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 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 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再担保业务。开展再担保业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 公司经营正常,符合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二) 公司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未发生担保诈骗、重大担保代偿损失或投资损失。
   

 

(三)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两年内未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
   
(四) 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亿元。
   
(五) 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有条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独立董事、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等。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符合市监管部门要求的相应资质,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技能与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在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30%。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对于引入再担保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担保责任余额按再担保承保比例核减后的担保责任余额计算。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仅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其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对于引入再担保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担保赔偿准备金的提取应按比例核减再担保承保的担保责任余额后计算。
   
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市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后,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调整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区(县)监管部门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年度机构概览报告,并报送市监管部门。市监管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年度机构概览报告,并报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
   
第三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主动接受市、区(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信息。
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各类文件和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依法承担责任。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运用情况。
市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可以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
   
第三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提供专项资料。
   
监管部门可根据监管需要与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区(县)监管部门在监管谈话后,应向市监管部门报送谈话记录。市监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向债权人通报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第四十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信息。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现场检查通知书和检查证件。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聘请符合市监管部门规定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区(县)监管部门。
   
第四十四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第四十五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年度发展和监管情况,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后,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年度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
   
市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四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行业应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
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在市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十七条 征信管理部门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并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市、区(县)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规定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十条 未经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市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
 

 

 

 

第七章附 则
 

    第五十一条 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再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资格管理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未达到本办法规定要求的,应于20113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要求。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开展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门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第3号令)和《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范本市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行为,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分步推进,平稳过渡。在规范过程中,与在京金融管理部门、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担保业协会、在京银行业机构、中介机构的作用,规范和服务并重,争取担保公司的理解和配合,保持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为融资性担保行业更好地发展,在坚持监管要求的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各担保公司在规范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支持和帮助融资性担保公司尽早达到监管要求。加强对问题突出、风险较大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督促,支持信誉好、资本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管控水平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强做优,逐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公开审批流程、监管指标和审批结果,确保规范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对各种所有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一视同仁,确保规范和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作用,重大事项、重点问题等提交联席会议审议;整合各区(县)监管部门的力量,市、区两级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发挥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确保规范工作的高水平和高效率。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政策发布和宣传培训阶段。
   
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后,印发实施《暂行办法》。
   
针对区(县)监管部门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实施《暂行办法》的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受理和规范阶段。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区(县)监管部门正式受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申领经营许可证的申请。
   
市监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查:对运作规范、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颁发经营许可证;对暂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出整改要求,待融资性担保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并承诺按计划整改后,颁发有效期较短的经营许可证。

第三阶段:督促整改阶段。
   
区(县)监管部门根据整改要求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整改计划,督促其整改工作。
   
第四阶段:整改验收阶段。
    
对于经整改达到监管要求的,换发经营许可证;对于经整改仍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暂停新业务的开展,继续进行整改。待达到整改要求后,发放经营许可证。经整改后,确实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退出,引导和督促担保公司妥善处理未到期担保责任。
   
三、规范工作流程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交申请。
   
拟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应向所在区(县)的监管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
.经营许可证申请(原件,加盖公章)。
    2
.经登记管理部门年检或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书)(原件、复印件)。
    3
.其他部门的相关批准文件(复印件)。
    4
.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原件,须经中介机构出具意见书)。
    5
.公司章程。
    6
.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用记录报告。
    7
.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加盖公章)。
    8
.自查报告。
    9
.相关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
    10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表。
    11
.确认所提供材料均属实的律师函(由律师事务所出具)。
   
申报材料及表格一律采用A4纸张,统一左侧装订,一式两份,并加盖公章。
   
(二)区(县)监管部门受理。
   
区(县)监管部门应在收到符合要求的全套申请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三)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审核。
   
在收到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的审批材料后,市监管部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对担保公司提供的材料进行评估,开展尽职调查,形成评估意见书。
   
(四)市监管部门审批。
   
市监管部门根据中介机构的审核意见书进行审批。
   
对于审查合格的担保公司,由市监管部门发放经营许可证;对于尚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出具整改意见书,抄送其所在区(县)监管部门,并要求其出具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监管要求的承诺书。担保公司拟定整改计划并签署整改承诺书后,发放有效期为1年的经营许可证。
   
(五)区(县)监管部门督促整改和日常监管。
   
区(县)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定期专项检查尚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整改情况。
整改后达到监管要求的,换发有效期为5年的经营许可证;经整改后仍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暂停其融资性担保新业务的开展,并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
   
(六)对确实难以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实行融资性担保业务退出。
   
经整改后确实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坚决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退出,撤销其经营许可证。

 上一篇: 银监会:规范使用外部信用评级
 下一篇:国务院颁布法规文件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政编码: 100031
联系电话: 010-53392692    13522178372    13651033853
中国非融资担保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8—2011   京ICP备10042963号-1

 

担保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担保监管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  国家人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务院国资委 工信部 担保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非融资担保产业研究院(联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担保自律机构: 担保协会(国际)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 中国非融资担保产业研究院(联盟) 全国担保机构联席会 担保指导单位:商务部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科技部 生态环境部 担保监督媒体:CCTV-2 财经 CCTV-2 经济与法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 法制日报 

                                        

肺癌早期治疗 肺癌晚期治疗 胃癌的中医治疗 肿瘤早期治疗 肿瘤晚期治疗 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癌症治疗 汇海 汇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