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有关部门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包容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月10日,合肥一家股份制银行望江路网点内,毕业两年却一直没有稳定下来的小马正在咨询银行的理财产品。进入2011年,面对飞涨的物价,小马越来越感到理财的重要性。他自我调侃说:“手中的钱离‘有房’时代还遥遥无期,但如果不想点办法,辛苦赚来的钱可就每天看着‘缩水’了! ”
“在我们的调查中,像这样的情况的确很多。不同群体对金融需求显示出趋同性与差异性。 ”安徽银监局一位负责人说,近期该局选取淮北、宿州、安庆等10个市开展调查,主要选取农民工、农户、下岗失业人员和毕业后未就业的大学生4类自然人群体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把弱势自然人群体界定为具有一定生存能力,只因缺乏资金帮助而一时难以摆脱贫困的自然人群体,不完全等同于民政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对每类人群分别发放了100份问卷,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99%。
增加信贷投入仍是主要渠道
安徽银监局调查发现,农民工、农户、下岗失业人员对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贷款、金融知识,毕业后未就业的大学生则显示出对于投资理财服务的强烈需求,以及现代年轻人对打理自身财富的优先偏好。而对银行员工的调查却发现,不同级别银行员工对支持弱势群体困难认知度有趋同性,主要是“成本高、不经济”,“道德风险大、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当前实现金融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渠道仍是突出信贷支持吸纳弱势群体就业的中小企业、特色农业产业,帮助弱势群体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再创业。 ”报告显示,淮南淮河农商行截至2010年10月末,对吸纳就业贡献度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4.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户数105户,这些企业发展带动增加就业岗位约1000个。2010年青阳县几大纺织、加工制造业企业由于获得青阳农村合作银行及时资金支持,为扩大生产新招员工2760余人,其中2710人为返乡农民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支持施家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特别是科技养殖基建投入,支持客户累计约220户;泾县联社先后向三力禽业专业合作社、中徽茶业专业合作社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贷款2000万元,带动农户2000多人致富。
开展特色金融服务,也能帮助弱势群体享受金融便利,实现创业。去年,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农行安徽省分行联手,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截至去年9月末,农行已累计发放惠农卡2523张,授信1214户,授信金额5375.7万元,已发放贷款金额5348.7万元,接受金融知识培训的农村青年2549人,支持广大农村青年再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落实扶弱政策缺乏联动机制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仅仅通过信贷支持还不行,还需要其他的政策支持,来实现包容性金融发展。 ”
他说,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包容性金融发展模式与经验,发现目前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首当其冲便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各地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力度和标准不尽相同、情况各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规范包容性金融支持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包容性金融支持弱势群体的法律支撑尚处于空白。 ”
现实当中,政府扶弱政策也很难有效落实。比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某县政府曾出台政策,对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信用社区,按社区内当年小额担保贷款新增额的1%用于经办银行的手续费补贴和信用社区,但是近几年补贴资金均未能及时到位,挫伤了银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再如,2008年底,省财政厅印发《关于下达支持中心企业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下拨某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担保基金8520万元,中心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5680万元,该市也出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但补偿基金至今尚未执行到位。
“此外,各个部门虽然先后出台扶持弱势群体的相应政策,但缺乏联动机制,多数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如劳动技能培训与信用教育、就业引导与金融需求引导不能同时进行,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渠道不畅,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
完善法律法规“输血”变为“造血”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银行业机构加强金融包容性问题的研究和投入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
银监局调研报告建议,把弱势群体金融支持纳入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规定适当的比例或办理相关业务;合理确定商业性金融对弱势群体支持的比例。规定金融机构每年新增贷款不得低于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弱势群体,纳入监管考核;完善担保法律制度,推进动产担保立法,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行集体土地流转、农民房权、林权、大型农机(具)抵押等贷款办法。
“金融包容性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政府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是其发展的关键,要构建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有效协作机制。 ”安徽银监局负责人强调,要积极发挥财政对弱势群体金融支持的“杠杆”作用。当前应采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弱势人群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在灾害损失弥补、税赋负担减轻、涉农贷款贴息和风险分担、政策性保险补贴等方面,对弱势人群金融信贷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政府将弱势自然人群体的就业、增收致富与智力扶贫结合起来。重视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弱势群体就业、创业创造条件,逐步变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拉伸弱势群体发展的智力链条,提高其综合就业创业能力。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冯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