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找不到好企业,好企业对接不上银行。”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正局级巡视员狄娜近日在杭州举办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说。近两年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风险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445万家中小企业,计入个体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后数量达到4000余万户。当原始积累、亲友借款、再生产周转已经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中小企业主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高昂的单体成本和难以预估的不良风险,银行哪怕上门去大企业“劝贷”,也不愿满足排队“求贷”的“草根民企”。“银行资金每年增量并不多,但又要增加利润,所以只能做大不做小。”狄娜说。
“银行做一个300万元的贷款,成本不见得比做3亿元的低。”招商银行浙江分行副行长葛晓娴说,银行为贷款而付出的成本主要有搜寻成本、信息成本、溢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成本和违约成本,但这些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规模大小基本无关。
而由于小企业信用风险高,银行为此付出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违约成本甚至要高于大企业。
但是另一方面,被银行视为风险小、收益高的大企业,却越来越不需要银行的贷款。
据葛晓娴介绍,去年非信贷类业务融资已经占到了市场融资总额的42%,这个数字今年一季度达到了48%,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经不需要银行融资,更多地走向了资本和债券市场。
银企之间的“供需错位”还体现在时间上,银行为降低风险更多为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更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小企业只能“短贷长用”。“银行对企业而言往往是短期小额流动的渠道,基本没有两年到五年的长期贷款。”狄娜说。
据了解,在国外,银行贷款到期后可以经过规定程序后直接续贷,而目前内地的银行贷款即使续期,也需要先还钱再转贷。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高建明说,正是中间这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间隔期”,给民间的高利贷提供了生存空间,又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风险。
狄娜表示,针对银企“供需错位”的情况,银行和监管机构也在尝试一些解决办法。一方面,将小企业“打包”搞批量贷款,将交易和监管过程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网络化,降低银行的贷款成本。其次,国家政策性银行“有钱没腿”,正好与商业银行“有腿没钱”优势互补,以合作的方式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此外,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将“草根金融”与“草根企业”相匹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依然大有可为。(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