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担保贷作为助企稳岗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正得到各方重视。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了解到,“济担—创业贷”启动签约仪式,将济南市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担保机构调整为济南融担集团,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银行担保多方合作
在上述合作中,有两个重要的合作机构——银行和担保,二者在创业担保贷款中各司其职。
“济南市推出的‘济担—创业贷’,是对创业担保贷款新的突破与有益探索,充分体现了参与各方强烈的责任担当。”齐鲁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张华在签约仪式上说,“创业担保贷款作为金融助企稳岗扩岗的重要一环,其风险分担与贷款贴息的政府政策属性和普惠金融特点,为稳就业保就业这一民生之本,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港澳台来鲁创业青年等创新创业群体通过自主创业从而留在济南、振兴济南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济南融担集团是济南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功能类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主要为小微普惠、创新创业、‘三农’主体等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济南财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济南融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波表示,作为济南市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担保机构,济南融担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与就业部门、驻济银行密切合作,共同构建“服务民生、助力创业、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创业信贷服务模式,促进创业担保贷款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全力保障好广大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创业担保贷款这一模式受到地方政府以及参与机构的支持,一般是由当地人社部门牵头,担保机构和银行具体承办,政府通过绩效考核、降费奖补等多种手段,解决金融机构“不能担”“不愿担”“不敢担”等问题。
助企稳岗扩大就业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呆账核销机制。从实践层面看,不仅是山东济南,在北京、深圳、陕西、江西等多省市都在开展创业担保贷款。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江西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亿元,继续实施重点群体扶持政策,持续降低创业主体融资成本。据了解,江西已有21家金融机构800多个金融网点开办了创业担保贷款,当地人社部门已设立130个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机构,受理点延伸到村级,做到了宣传到村、服务到户、贷款易得,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800亿元,支持近60万人创业,带动了近600万人次就业。
截至6月底,陕西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18亿元,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32亿元(包括面向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10.72亿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20.86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3.8万人。截至7月25日,陕西省为创业企业、个人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共有18家,直保在保余额15.05亿元,在保户数3445户。其中,创业企业融资担保直保余额10.39亿元,创业企业融资担保直保户数359户,创业个人融资担保直保余额4.66亿元,创业个人融资担保直保户数3086户,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1%,为返乡创业企业及个人提供融资增信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业者普遍融资需求旺盛,但是存在缺少担保物、办理资料多、获贷周期长等问题,创业担保贷款能够起到帮扶作用,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济南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振群表示,创业担保贷款是缓解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手段,更是群众期盼度高、反响度好的一项创业扶持政策,在吸引人才、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3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以来,济南市累计发放担保贷款82亿元,扶持6万余名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拨付贴息资金7.4亿元。截至目前,济南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22亿元,惠及1万余名创业者。
持续发挥政府性担保优势
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把准政策导向,坚守准公共定位,弥补市场不足,降低担保服务门槛,扩大业务规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经济稳进提质。谈及担保机构的主要职能,业内人士概括为三个词:增信、赋能、分险。
据了解,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准公共产品作用发挥明显。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数据显示,10年来,行业机构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1%左右,始终保持保本微利运行,充分说明了融资担保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服务,坚持保本微利原则,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对于“济担—创业贷”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李波表示,一是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新优势,当好创新创业的金融“加压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创业就业政策与金融支持政策的高效联动;二是用好政银担协同联动新模式,当好政策落实的“主力军”,将“济担—创业贷”打造为专业化运营的标准金融产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政策高效落地;三是实现数字化转型新提升,增添创新发展的新动能,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运作,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