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各级监管及主管部门、担保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省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目标,聚焦全省金融重点工作,引导金融资源支科支农支小支微,全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10月末,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为3122.32亿元,其中,为23.93万户小微企业、“三农”提供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607.69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在保余额1835.78亿元,在保企业25.63万户;1-10月政银担业务新增放款1445.51亿元,服务企业15.44万户。
多点发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质效稳步提升
在服务“科技强省”建设方面,全省科技创新在保余额385.64亿元、0.65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1.9%、43.81%;今年以来新增344.28亿元、0.6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9.24%、49.76%。累计支持2021户科技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158户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冠军”企业、130户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在服务“制造强省”建设方面,全省制造业在保余额811.85亿元、1.95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1.05%、51.93%;今年以来新增685.21亿元、1.6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9.68%、46.42%。
在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方面,全省农业在保余额230.22亿元、5.8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77.72%、62.85%;今年以来新增195.93亿元、5.22万户,同比分别增长77.99%、86.43%。
在服务“生态强省”建设方面,全省绿色发展在保余额286.94亿元、0.85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6.58%、77.36%;今年以来新增246.29亿元、0.7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5.72%、55.8%。
组队施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积极推动体系建设。组织全省体系机构开展《完善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若干措施》政策宣讲会,研讨具体举措,引导机构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支小支农定位,优化机构布局,推动体系重塑升级。
积极引导体系优化结构。完善业务准入,加大对符合政策导向业务的授信,将业务结构占比与代偿金额上限挂钩,制度化引导体系聚焦行业政策、规范发展。
深化国担基金对接合作。获得政策、业务、资金支持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获得业务授信835亿元,已报备合作业务9.04万笔、907.23亿元;被国担基金列入新版银担“总对总”首批试点,首批业务已落地9.62亿元。
主动服务,合作业务模式创新持续深化
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点工作,努力发挥政策性工具作用,“盯着政策看,围着资金转”,探索实现政策性融资担保由为企业服务向为产业服务的转变,努力提升担保服务能效。
积极对接产业政策,推进政担合作。围绕服务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和省“新三样”产业,组建十个专班,与省发改委、科技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加强联系,会商37次,探索“一产一策”担保服务。
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进银担合作。加强与各银行机构联系对接,探索新领域、新业务合作。与中行省分行创新开发的“皖贸护航担”产品,落地4个月已服务企业188户、担保金额7.45亿元;与农行省分行会商8次,签订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担”专属产品。
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推进园区合作。聚焦重点地市、重点园区,探索“一园一策”服务模式,助力全省重点园区转型升级。目前已与全省8家国家级高新区、10家国家级经开区签约并开展业务合作;业务合作已覆盖全省114个园区。大力推广应用“园区担”产品,产品累计服务园区企业65.87亿元、1038户,在保43.78亿元、911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