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学生王伟(化名)今年打算还是找亲戚朋友借点钱,以渡过难关。去年,他跑了几个部门咨询创业小额贷款的事,但他很快发现,尽管鼓励政策“看起来很美”,但去各处申请都要面对相似的难题:“申请条件要求公职人员做担保人,我没有这样的亲戚朋友。我家在外地,也没有固定资产用作抵押。”
小额贷款为初期创业者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一条出路。近年来,各地也出台了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如对微利项目提供政府全额贴息优惠,或小额项目免担保等,以鼓励青年人创业。然而,目前个人申请到小额贷款仍是一件难事,一些大学生宁可东拆西借,也不愿“享受”优惠。
创业典型用不上“创业优惠”
王伟的公司一度被看做是创业典型,但现在却被钱绊住了起航的步伐。
王伟2009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发明了一种“正确坐姿提醒器”,可以像个蓝牙耳机似地戴在耳朵上,当使用者读写姿势不正确时,“耳机”内的平衡器因倾斜而打破平衡,会触发微芯片电路,引发微型扩音器轻声提示使用者保持正确坐姿。等坐姿恢复了,“耳机”就会归于平静。
小王的“耳机”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并申请了专利。他以此创业,也得到了政策的鼓励。2009年2月,吉林省出台了共计27条的“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27条”),其中有“零首付”创业政策:“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两年内到位……”一个月后,大学还未毕业的王伟“零首付”注册成立了“梦起航”公司。
据数据显示,2009年吉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有14万人,有1.2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有近4000人成功创业。王伟的故事一度被媒体报道,俨然被看做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坐姿提醒器”很快获得了市场认可,半年内销售了4000余套。眼见着市场销路打开,王伟的第四代产品也快成型了,再生产1万套投入市场就能赚到钱,然而资金的短缺卡住了项目的发展。从创业起,他前后向家里借了17万元,现在“手头的钱就够给员工发工资的了,还有30万元没着落”。小额贷款的路行不通了,王伟只能继续借钱。
咨询的多,贷成的少
大学生申请小额贷款难,不仅是王伟一人的困境。
2010年11月中旬,长春市人才中心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服务窗口正式对外开放,中心创业服务部部长仲伟仁介绍说,窗口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到咨询电话30~40个,半个月内现场咨询者有95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只有11人提交申请,目前仍在审核中。
据介绍,绝大多数咨询者在问完申请条件、申办程序后表示“考虑一下”,就没了下文。其中一部分是即将或已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创业项目,因此咨询完之后,纷纷表示不再申请。王伟说:“我本可以试着去找学校,再托关系、找人担保,但费了半天劲儿最终也只能贷2.5万元,有这工夫,不如直接向别人借钱。”
记者在长春市人才中心看到,小额贷款服务窗口因无人咨询,显得十分冷清。据了解,长春市当地曾出台过鼓励政策:大学生创业从事微利项目,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政府全额贴息的优惠,即不需要个人支付利息。如果按申请最高额度5万元,多次申请享受一次、一年为期的贴息贷款,最多可节省4000多元。不过,申请者也必须符合小额贷款的基本条件要求。在仲伟仁看来,对小额贷款的创业者,银行提出要他们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担保人,是再合理不过的要求。
“亲兄弟借钱还写欠条呢,政府和银行不是慈善部门,很多大学生嫌程序麻烦,但他们要真正拿到钱,也不一定能用得好。”该部另一位工作人员对一些大学生的“不靠谱儿”颇有微词,“我们只需要大学生创业者把相应材料备齐,其余事情都是我们给他们跑,就这还嫌麻烦?”
相关合作银行小企业融资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贷款业务因风险大、利润低,很多银行不愿受理,“就算政府组织、个人设立创业基金或帮扶计划,也同样面临风险问题。因此,在没找到更好的审核办法之前,我们只能提高贷款申请人的审核门槛。”
大学生贷款难题多多
针对青年创业者资金短缺、担保难等问题,吉林省也曾有过鼓励政策。如“27条”中,第19条是“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确有资金困难的创业者,经贷款人同意,10万元以下贷款可免担保。”
从大学就开始“鼓捣”创业的小刘,一度因“27条”出台备受鼓舞,马上就拿着相关政策去找市里、省里的有关部门,但得到的回答是:“政策刚出台,媒体也报道了,但我们还没接到通知。”经记者核实,在该省的一些地市,“免担保”仍然没有实行。此后小刘就对小额贷款这一形式失去了信心,现在他研发的环保项目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全靠家里勉力支持。
记者从长春市就业服务局负责小额担保贷款的部门了解到,该部门从2003年开始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但到2009年,申请成功的大学生不超过10人。
“当初小额贷款政策最早照顾的对象是下岗失业人员。在国企改革之后,企业职工凭失业证等证明来申请。”该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人员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资金支持,经营项目也大多与原工作有关,申请并不算困难。后来针对大学生的小额贷款也对口到该部门,工作人员发现,除了社会经验和资金困难外,大学里的专业与市场“对口性”不强,学的东西不一定马上能和市场接轨:“举例说吧,下岗职工原来在国企卖服装,申请了贷款还卖服装。但大学生没有学服装销售的。”
此外,之前的政策把“大学生创业”限定为“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当年创业者”,事实上,不少大学生是毕业后工作几年再创业的,只好被划归为“失业职工”范畴。
从2010年开始,长春市政策有了调整,小额贷款业务向大学生群体倾斜,将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都纳入进来,因此,“大学生申请小额贷款”的人数大量增加。
“鸡肋”如何变“鸡腿”
目前,国内有多种机构从事小额贷款业务。其中社会组织意愿较高,但是缺少融资渠道,只能做小规模、小范围的放贷。大型商业银行则在小额贷款业务中“不见利润,只见风险”,意愿一般。而一些宣传无须担保抵押的小额信贷公司,由于利率高,创业者要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又让大学生们望而却步。
“大学生贷款申请人是弱势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分析说,年轻人能否创业成功,有无还贷能力,是申请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创业初期的企业运营诸多环节都可能出问题,银行不会轻易放贷。大多数银行要求采用传统抵押或担保,又是多数大学生满足不了的条件。
据杜晓山介绍,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银行采用新办法来评定审核贷款项目,不再需要抵押担保。比如,考察申请人的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根据考察申请人软信息和硬信息来判断还贷意愿,通过申请人“收入减支出后所剩的现金流”情况来判断其还贷能力,但这个方法仍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普及。
杜晓山建议,国家可以加大有利于申请人和银行双方的政策支持。比如说建立某项基金、增加青年创业方面的培训、加大对银行贴息等等。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齐力然则认为,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都不错,根源在于青年创业的投资和回报。大学生创业激情高,但实际操作水平还处于劣势。他建议,大学生想进行哪个方面的创业,最好是先到相关的企业中去学习、锻炼两三年,提高自己的实践和经营能力,提高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证明自己创业已初步成功。(中国青年报 白雪)